奋斗风采|以梦为马,御风前行——记成套公司水新部风电抢装潮中的先锋队

发布时间:2021-10-09信息来源:水电与新能源事业部

(水电与新能源事业部风电组在评标现场)

 

  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怀着最初的赤子之心,上下相维,无远弗届。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携手披荆斩棘共克难关,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他们就是水电与新能源事业部风电招标组(以下简称“风电组”),在风电抢装潮汹涌而来的时刻,他们乘风破浪,奋勇当先,用专业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赢得了集团公司和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

  2019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电价通知》,明确“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即项目还剩一年半的建设期;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即项目还剩两年半的建设期。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这一重磅政策的落地,让风电正式迎来新一轮抢装潮,这一次抢装时间更紧、项目建设更密,风电招标瞬间如火如荼。事实上,风电机组招标工作在2018年底便已呈现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截至今年6月,这只团队已经完成了14个批次,40余个标段,总装机容量近2800MW的风电机组招标工作,这相当于风电组2017、2018两年的招标工作量之和!在如此高强度、高密集的工作量下,从集团公司到部门层面都对这只风电招标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量,更要保质;要服务,更要专业技术服务;要进步,更要结合实际创新。这只团队不敢松懈、不能松懈,“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是往前冲!”这句话是烙印在团队所有人员脑海中最朴实、最有力量的信念支撑。

  到这里,也许大家脑海中闪现的是一副副面孔坚毅,身形健硕的风电招标团队人员的铁人形象。其实,他们都很平凡。他们中有身怀六甲的孕妇,有孩子尚在襁褓的父母,有抱恙在身的同志……他们是幸福的,因为有家人在身后理解、支持;他们是愧疚的,因为常常无法回答家人深切的询问:“今晚能回来吃饭吗?” ,“周末我们能一家人去参加孩子的亲子活动吗?”。他们无法给家人承诺,因为在这密集评标的半年时间里,多线并行已是他们的常态,一个批次的评标工作往往伴随着下个批次的标前澄清工作以及下下批次的招标文件评审工作。

  但在工作任务面前,所有的个人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为了确保招标工作顺利进行,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团队人员忘记小我,拧成一股绳,为编制招标文件评审程序,按照规矩办事,严格把关评标中每一个细节。病床上、路途中,他们仍不放下工作的步伐,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倾心审核招标文件,加班加点也要将评审意见即时反馈业主。一次带方案招标常常包含6-8个标段,标前准备工作需要同时与4-6个二级单位协调,近30人对接。评标期间要完成近40余个发电量计算过程,工作站连续工作36个小时才能计算完成,一次招标接连周末往往需要两个星期时间。他们一丝不苟,与设计院的专家反复沟通复核,确保每一个落到字面的数字精确可靠。因为主机招标工作的特殊性,技术组和商务组的工作均需成套公司把关,这无疑是对团队专业程度、细致程度的考验。多少个加班的夜晚,20余个评标小项,他们逐条和业主逐字逐句探讨把关,点点的灯光指引着风电组砥砺前行,结束一天的工作,迎接他们的常常是第二天的晨光。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这只团队成果喜人。不仅高质量完成各批次风电机组招标工作,更以三项创新举措——评标指标创新、考核方式创新、技术要求创新,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开发陆上风电项目、国内首个风电评价上网项目——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的机组招标采购工作,以“两满意、两圆满”的成绩切实助力乌兰察布风电基地项目实现“六个一流”、“四个示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只团队御风前行,为公司实现奋斗目标保驾护航;他们乘风破浪,为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落地攻坚克难。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我们一直都在! 

作者:徐安娜、李超慈